敦煌汉简是什么简(定义、特点、重要价值)

2023-08-22 20:16 小知识科普 fufang433

敦煌汉简是指出土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地区的一种汉代简牍文献,主要特点是采用篆书的字体,以竖直排列为主。敦煌汉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,它们是研究汉代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证据,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生活、汉字演变、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。

敦煌汉简是什么简(定义、特点、重要价值)

敦煌汉简称什么

敦煌在汉代就称敦煌。

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。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,又将酒泉、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、张掖两郡。又从令居(今永登)经敦煌直至盐泽(今罗布泊)修筑了长城和烽燧,并设置了阳关、玉门关,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。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“咽喉锁钥”。当时的敦煌疆域辽阔,统管六县。西至龙勒阳关,东到渊泉(今玉门市以西),北达伊吾(今哈密市),南连西羌(今青海柴达木),被誉为“华戎所交,一都会也”。

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及其附近方发现的“汉简”属于

汉简主要指两汉时期保留下来的竹木简,一类是在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遗址里发现的,简称边塞汉简;另一类发现于汉墓中,简称墓葬汉简。在敦煌附近发现的汉简属于边塞汉简。

敦煌汉简是木简还是竹简

敦煌汉简是木简。敦煌汉简的形制大致与居延汉简同,主要有简、牍、觚、楬、封检等。敦煌汉简中官、私文书居多。官文书有诏书律令、司法文书、品约、符、传、例行公文及各式簿籍,私文书有买卖契约、书信等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