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速则不达是一句至理名言,意思是急于求成,反而会事倍功半、事与愿违。但是,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要慢慢做事就可以做得好。事实上,这种想法是片面的,且不符合客观规律。针对这种误解,人们经常会引用欲速则不达的后半句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“欲达则必志于道、执于德、敏于事、好学、多思、勤行。”
意思是想要达到目的地,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,做事要敏锐、勤奋努力、善于思考、积极行动。这句话与欲速则不达的前半句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,它告诫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不仅要避免急于求成的错误路线,更要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,才能够取得成功。
首先,“志于道”是指人们要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。做什么事情,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,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走正确的道路,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。如果没有道德约束,就只会沦为利欲熏心的人,做事不择手段,而道德意识是最基本的底线。
其次,“执于德”是指行事要坚持道德原则。有时候,为了实现某些目的,我们会面临一些道德抉择问题。此时,不能因为快速完成任务而违背原则,而应该坚持道德信念,说到做到。
第三,“敏于事”是指做事要敏锐和果断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慢慢完成,有些事情需要及时处理,要对事情进行分析并迅速采取行动。这需要人们具备敏锐、果断的能力,才能做到既达到目标,又不失效率。
第四,“好学”是指要重视学习的过程。学习是知识的获取过程,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可以保证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不断升华,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有效性。因此,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在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同时,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。
第五,“多思”是指思考问题要多方面去考虑,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,要多方面了解和分析问题,从多种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,更具灵活性和广度性。
第六,“勤行”是指行动力。做事情不仅要知道如何完成任务,也需要有行动力,才能在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,为实现目标做出实质性的贡献。
总之,欲速则不达的后半句告诫人们在处理事物时,不仅要避免突飞猛进的错误方法,还要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,并注重思维的活动,不断的提高极客能力。那么,只有在这些方面才会更加有效地达成自己的目标,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