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崇尚的花之一,代表着华夏文化的繁华与精致,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:“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”形容牡丹的美丽。下面介绍牡丹诗句中最出名的5言诗句。
1.“岂伊地,宁有种乎?”——牡丹·李清照
这个诗句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词中。李清照用“种”来形容牡丹的华美和难以想象的种类和数量,强调了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,表达了对牡丹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。
2.“一树红芳菲,千花争艳冶”——春日偶成·张泌
这个诗句一般被人们称作“红玉”,出自唐代诗人张泌的《春日偶成》诗中。这句话虽然短小,但是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,形象地描绘出牡丹的美丽和花量之多,更体现了牡丹在唐诗中的重要地位。
3.“春风不度玉门关,花发骊山似锦天”——咏牡丹·韦应物
这个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《咏牡丹》诗中。诗人用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来形容骊山的美丽,更以“花发骊山似锦天”的形象来描绘牡丹的壮丽与绚烂。
4.“花逐水流红,波随花影碧”——牡丹·孙洙
这个诗句出自南宋诗人孙洙的《牡丹》诗中,它用“花逐水流红”形象地表现了牡丹的美丽和独特性,反映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。
5.“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”——琵琶行·白居易
这句话并非完全是在描述牡丹,而是地名和季节的一个奇妙结合,然而写作中牡丹被作为诗歌衬托,突然显得非常生动,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。它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是经典中最经常被引用的若干句之一,作为中国传统珍禽的燕子在春天回到新社,牡丹也是随之开放,和“梨花落后清明”一起,表现出中国的春天和传统文化之美。
总体而言,牡丹既是中国绚烂的文化符号,也是中国诗词、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。以上这5个5言诗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著名的代表,它们不仅描绘出牡丹独特的美丽,更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情感交融。